安徽33歲女子辛苦賣餅12年,給弟弟買車買房,自己至今仍單身
轉自:師者小蒲
“等弟弟結婚了再考慮自己。”
“去年我給我弟弟把車也買了,房也買了,這間店鋪也給我弟弟了。”
這是33歲安徽女子劉女士(化名)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的話,然而讓人意外的是,從劉女士的面部表情和談吐中,并沒有感受到一絲的不滿,反而給人一種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感覺。
0.jpg (139.38 KB, 下載次數(shù): 10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1-27 13:07 上傳
劉女士是一個能吃苦的女人,從19歲開始,她便跟著師傅學手藝賣餅,隨后便出來自己干,從自立門戶至今,已經(jīng)堅持賣餅12年。
然而這12年里并不輕松。據(jù)劉女士所說,她每天早晨4點半就起床,然后干到晚上11點左右才會回家休息。每天都特別忙碌,有時候,一天最多需要做兩三千張餅。
不得不說,劉女士真的是一個特別勤儉持家的人。這12年的辛苦付出讓她攢下了一筆錢。只是讓人倍感驚訝的是,她并沒有第一時間給自己買車買房改善生活品質,而是給自己的弟弟買了一套129平米的房子,還給弟弟買了一輛車,甚至把自己賣餅的店鋪都給了弟弟。
00.jpg (178.45 KB, 下載次數(shù): 10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1-27 13:07 上傳
然而再反觀她自己,三四年來,沒有給自己買過一件新衣服,至今她沒有車、沒有房,雖然年齡已經(jīng)33歲了,但至今仍沒有成家。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劉女士要這么幫襯弟弟,給人一種“扶弟魔”的感覺。畢竟攢下的積蓄都是劉女士每天起早貪黑一點一點干出來的,結果最終成了弟弟的“嫁衣”,這真的合適嗎?
000.jpg (36.34 KB, 下載次數(shù): 10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1-27 13:08 上傳
不過對于大家的不理解,劉女士不以為然,在她看來這一切都沒什么,甚至她認為這一切都是應該的。就像劉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說的那樣:
“我弟弟好了,我父母也會好,我父母好了,我們姐弟都會好”
而針對大家的質疑和不理解,劉女士給出了她的回答: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樣的,他們可能沒有吃過我們小時候吃過的那個苦吧,不理解也是正常的”
當然,劉女士也有她的煩惱。她的煩惱倒不是來源于沒車沒房,而是來源于過年回家時,家中親朋好友的催促。
0000.jpg (153.83 KB, 下載次數(shù): 11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1-27 13:08 上傳
畢竟她今年已經(jīng)33歲了,對于一名女性而言,這個年紀確實比較大了,越往后,就越難解決個人問題。
所以逢年過節(jié),只要劉女士回到家中,就少不了親朋好友的催促,詢問她為什么還不結婚,讓她抓緊解決個人問題。
每次遇到大家的詢問,劉女士就感覺很尷尬。尤其是親朋好友將她與村里的其他同齡女性相提并論的時候,她就感覺不自在,內(nèi)心的壓力也會比較大。
確實,在農(nóng)村,一般女性結婚年齡在20-25歲之間,比城市女性普遍結婚較早。所以33歲的年紀在農(nóng)村的話,可能孩子都已經(jīng)上小學了。
但是話又說回來,劉女士如此幫襯自己的弟弟,會讓大家內(nèi)心會有一些看法。特別是劉女士未來的丈夫。
可以說劉女士幾乎把自己能夠給的都給了弟弟,而花在自己身上的錢少之又少。那么對于那些想要和劉女士組成家庭的男士而言,他們內(nèi)心肯定會考慮這個方面,擔心將來成家之后,劉女士還是這樣盡其所能地幫襯自己的弟弟,那么對于這個家庭而言不見得是件好事。
而且大家普遍認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劉女士可以說是幫弟弟解決了絕大部分人生中需要面臨的困難,以至于她的弟弟很輕松地就獲得了他想要的一切。這種狀態(tài)容易讓她弟弟養(yǎng)成一種不勞而獲的習慣,對待生活也不會那么努力奮斗,畢竟在弟弟的腦海中,一切都有姐姐幫我,那么他自己抵抗挫折和逆境的能力就會差許多。 當然,這些也只是我們的看法,最終怎么做還是需要劉女士自己做決定。不過還是希望她能稍微“自私”一點,不要只想著弟弟和父母,而忽視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