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吳朝香 通訊員 王屹峰 很多人都痛恨“班味”過重,可回歸到朝九晚五的“打工”狀態(tài)后,39歲的李挺(化名)卻覺得很慶幸。4年前,他確診胃癌中晚期,滿腹腔都是腹水,“已經開始想如果我不在了……” 沒想到,在浙江省腫瘤醫(yī)院治療一段時間后,李挺絕處逢生,如今馬上要跨過關鍵的5年生存期。 胃癌位列全國惡性腫瘤發(fā)病人數第5位、死亡率居第3位,其中超過80%的胃癌發(fā)現即中晚期。很多像李挺這樣的患者在拿到診斷結果時,都會以為自己時日無多。中晚期胃癌患者是否無路可走,如何才能贏得一線生機? “腫瘤治療的方法已經從以前的手術、化療等單一治療模式進入精準治療時代,多種手段合理利用,綜合治療,全程管理,即便中晚期胃癌患者也有獲得長期生存的機會。”浙江省腫瘤醫(yī)院黨委書記程向東教授表示。 圖源:圖蟲 35歲確診中晚期胃癌 老婆求醫(yī)生時他繃不住了 確診胃癌的時候,從事IT行業(yè)的李挺才35歲,“人是蒙的,天都塌了,畢竟覺得自己還年輕,無論如何也不能和癌癥沾上邊。” 實際上,李挺生病也不是無跡可尋。早在2020年左右,他就時不時地胃部不適:早飯常常沒胃口,吃一點就覺得惡心,不太咽得下。“當時覺得早上剛起來,吃不下也正常。” 2021年6月份,他體檢做胃鏡的時候查出萎縮性慢性胃炎,還有幽門螺桿菌感染。他服用了幾天對癥藥物,但沒再去復查。“后來覺得肚子疼,有黑便,我覺得不太對,就去醫(yī)院檢查了。” 李挺還記得拿到檢查結果時,醫(yī)生的表情有些凝重,說:“這么年輕,怎么會這么嚴重?” “我開始還強撐著,我老婆突然彎下身,拉著醫(yī)生說:求求你,救救他……”李挺一下子就繃不住了,“當時說是中晚期嘛,我就覺得自己沒救了。” 隨后,在朋友的推薦下,李挺找到了浙江省腫瘤醫(yī)院胃外科主任徐志遠。 “他是胃低分化腺癌,部分印戒細胞癌,伴隨腹膜轉移,有大量腹盆腔積液。”徐志遠為他做了腹腔探查等一系列檢查,表示李挺當時的病情不太樂觀,但并非沒有辦法,“我們中心每年接診很多種像他這樣中晚期患者,有比較完善的診療方法。” 經過多次多學科討論后,徐志遠和團隊為李挺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先腹腔化療,再考慮手術切除,最后再聯合鞏固治療。“他腹腔內有大量癌細胞,要先清除,再考慮手術,否則可能會加重病情。” 生病后,李挺也多方了解,還去上海的醫(yī)院咨詢,“那邊的專家說這個方案很適合我,還說徐主任在這方面治療很有經驗,也建議我就近治療。” 腹腔內密密麻麻的腫瘤消失 他開始回歸正常生活 隨后李挺接受了腹腔熱灌注化療,腹腔內的腫瘤逐漸縮小,半年后,他贏得了手術機會。“我自己都沒想到會這么順利,當時檢查說我腹腔內的腫瘤幾乎沒有了,腹水也消失了。” 在此之前,李挺腹腔內的腫瘤像蛤蟆身上的凸起,大大小小,密密麻麻。 2021年年底,徐志遠為李挺做了部分根治性手術,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 “接下來,肝膽胰胃內科的應杰兒主任給我做化療+免疫治療。”李挺的情況慢慢好轉,治療期間每次復查結果都讓他驚喜:沒有復發(fā)、沒有轉移。 大概兩年半后,所有的治療都告一段落。李挺漸漸回歸正常生活,他重新開始上班,“很慶幸,我的生活還能繼續(xù)。” 回顧這4年多的歷程,李挺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在治療路上沒有走彎路,“我一開始情緒非常低落,因為每個階段的治療都有效果,讓我能看到希望,所以變得越來越積極。” 癌細胞縮小了就要手術嗎 他們給出不一樣的思路 “中晚期胃癌患者極容易發(fā)生腹腔轉移、卵巢轉移、肝轉移等 ,我們多年前開始就聚焦晚期胃癌患者轉化治療的方法,探索通過多種手段的內科治療,幫助晚期胃癌患者降低腫瘤臨床分期,獲得手術機會。”程向東表示,當下腫瘤治療的手段增多,但如何組合使用關乎到治療效果。 讓徐志遠印象深刻的是一位50多歲的胃癌合并腹膜淋巴轉移、鎖骨上淋巴結轉移的患者。“因為是晚期,不能手術。我們給她做了基因檢測,找到了靶向藥,三個療程后評估腫瘤縮小了很多。” 接下去要怎么辦? 有人可能認為癌細胞縮小,說明轉化治療成功,可以手術了,但徐志遠和團隊有不同的思考,“我們的目的不是手術,而是為了讓她長久生存。她對藥物敏感,從中獲益,我們覺得可以繼續(xù)用藥。” 兩年后(一年用藥,一年停藥觀察),隨訪中發(fā)現患者胃部腫瘤又增大,這個時候需要外科介入了,徐志遠為其實施腹腔鏡下根治性胃切除術。 “我們追求的是讓患者活得久,也活得好,治療創(chuàng)傷小。這兩年,她的生活質量有保證,也休養(yǎng)了身體,體重都胖了20多斤,最后真正需要手術時,也會比較耐受。” 在徐志遠看來,這就是一種非常個體化的治療方案,“藥物控制以后不是一定要手術,這不能模式化。因為手術畢竟有損傷,當下手術,可能患者術后抵抗力下降,出現轉移。兩年藥效維持后,有了新的進展,再考慮手術也來得及。” 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 平均生存時間延長到30個月 徐志遠解釋,像李挺這樣的腹膜轉移患者,一般來說,生存周期可能只有一年左右,“但我們轉好治療后,最長的患者已經存活了10多年。包括肝轉移、卵巢轉移也是一樣,我們之前做過一個簡單的統計,我們現在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在27%左右,平均生存時間延長了30~36個月。” 以胃癌卵巢轉移為例,傳統治療中,覺得卵巢轉移后就沒有了手術機會,會姑息治療。 “卵巢是孕育生命的器官,它有天然的藥物屏障,所以對化療藥物不敏感。我們研究發(fā)現,如果轉移到卵巢的腫瘤超過5厘米,那么可以先切除卵巢病灶,再化療,提高藥物敏感性,腫瘤被控制后,再去處理胃部腫瘤。”徐志遠說,單純的卵巢切除腹腔鏡下即可完成,能兼顧患者的身體,不影響后續(xù)治療。 這一對胃癌卵巢轉移患者的治療模式在全國形成專家共識,得到廣泛認可。 雖然綜合治療管理為晚期胃癌患者提供了更多可能,但兩位專家都強調,提高胃癌生存率,最關鍵的是做好早診、早治以及做好預防。 回溯生病的過程,李挺有兩點覺得遺憾,一是最初發(fā)現幽門螺桿菌感染時,沒有很用心地去治療;二是他反思自己生病前的生活方式太不健康:經常熬夜到一兩點,“不是一天兩天,是好幾年都這樣”;因為工作忙,吃飯很不規(guī)律,饑一頓,飽一頓,有時候晚上八九點才吃晚飯,“餓到肚子疼。” 程向東也提醒大家,早期胃癌癥狀不明顯,很容易被忽略,如果出現反復胃痛、胃脹、打嗝、反酸等癥狀時,不要隨便吃藥來緩解,一定要第一時間到醫(yī)院就診,“40歲以上人群,最好能做一次胃鏡檢查,早發(fā)現早解決。” |
在職場“卷時代”,職業(yè)焦慮已成為威脅勞動者身心健康的隱
大眾網記者 劉萍萍 通訊員 單正奧 孟陳 青島報道 城市承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