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俞葉波 近日,小米汽車因對SU7 Ultra車型的“排位模式”解鎖條件變更以及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功能表述不清問題,在5月7日深夜發(fā)布官方回應并兩次致歉,引發(fā)廣泛關注。 多名車主反映,小米SU7 Ultra汽車更新1.7.0車機版本后,1548匹最大馬力被鎖定,車主需達成賽道成績才能解鎖,否則僅能使用約900匹馬力。 此限制引發(fā)小米SU7 Ultra車主不滿,認為未征詢意見和調研,侵犯了車主權利。有車主直指車企“單方面變更產品性能參數(shù),既未征求用戶意見,也缺乏充分市場調研,嚴重侵犯消費者權益”。 面對質疑,小米汽車回應稱調整初衷是出于安全考量,但承認溝通工作存在重大疏漏。目前已暫停相關推送,并承諾4-8周內推出優(yōu)化版本。同時針對前艙蓋功能爭議,宣布復刻原型車設計,為未交付訂單提供改配服務,向已提車用戶贈送2萬積分作為補償。 小米SU7 Ultra 圖源:小米官網 作為民用領域罕見的1548匹馬力性能怪獸,SU7 Ultra的動力參數(shù)究竟意味著什么? 記者采訪了資深汽車自媒體博主王琪塏(@特費電)。他表示,這一數(shù)值相當于普通家用轎車馬力的7-15倍,賦予車輛“火箭般的加速能力”。 小米官方數(shù)據顯示,該車百公里加速僅需2.78秒,去年原型車更在紐北賽道創(chuàng)下6分46秒874的四門車最快紀錄。 而就在今日,雷軍通過微博透露量產版正在挑戰(zhàn)紐北,再度引發(fā)車迷關注。 然而極致性能營銷背后,巨大的安全隱患不容忽視。 王琪塏認為,在電車時代,大馬力的獲取門檻顯著降低,“廉價大馬力”正重塑汽車消費生態(tài)。過去,千匹馬力超跑曾是富豪階層的專屬,其昂貴售價與進階式的駕駛體驗積累,讓駕駛者在層層遞進中建立起對速度的敬畏。而如今,電動化浪潮下,普通年輕人可能尚未熟練駕馭300匹后驅車,便能輕易擁有1500匹的性能怪獸。這種“跨越式”的馬力獲取,本質上是技術紅利與消費平權的產物,但也帶來安全隱憂——缺乏足夠駕駛經驗與速度敬畏的駕駛者,極有可能將高性能電車變?yōu)橐苿与[患。 “大馬力車型的動力響應遠超普通車輛,對駕駛者的操控技術、反應速度和風險預判能力都提出了極高要求。”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車行業(yè)資深專家向潮新聞記者分析說,若未經特殊培訓,普通駕駛者在遭遇緊急情況時,面對瞬間爆發(fā)的強大扭矩,極易出現(xiàn)車輛失控的危險狀況。值得警惕的是,我國現(xiàn)行駕照體系并未針對高性能車型設置特殊準入門檻,持有普通C類駕照的新手,理論上就能駕駛百公里加速3秒內的車型。 小米汽車此次對SU7 Ultra的動力限制,可視為對大馬力車輛安全風險的一次嘗試性管控,但因溝通不暢引發(fā)用戶不滿。 同時,這一事件反映出大馬力車輛在市場推廣與使用中的矛盾:消費者追求高性能帶來的駕駛激情,車企在滿足需求時需兼顧安全,而目前相關法規(guī)、駕駛培訓體系在大馬力車輛監(jiān)管上存在滯后。要解決這一矛盾,需車企、駕駛者和監(jiān)管部門共同努力。 “高性能車就像菜刀,菜刀不可怕,取決于用菜刀的人。”王琪塏表示,在追求速度與激情的同時,必須將安全置于首位,平衡好性能與安全、用戶體驗與社會責任的關系,才能推動行業(yè)健康發(fā)展。 |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5月8日訊(記者汪甦 通訊員程偉)5月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俞葉波 近日,小米汽車因對SU7 Ultra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