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器人手術”等于“機器人做手術”?“輔助駕駛”等于“自動駕駛”?AI火熱,也被“流言制造者”們不懷好意地盯上。4月科學流言榜發(fā)布,這些“AI+”流言,你上當了嗎? 科普之路任重道遠。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北京市委網信辦、首都互聯網協(xié)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xié)會、北京地區(qū)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共同發(fā)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科技記者與編輯專業(yè)委員會、中國晚協(xié)科學編輯記者分會、上??萍紓鞑W會、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技情報研究所的支持。這一期科學流言榜是總第134期。 1.“機器人手術”等于“機器人做手術”? 流言:機器人手術就是機器自己動刀,脫離醫(yī)生獨立操作。 真相:機器人其實是醫(yī)生的“超能外骨骼”:主刀醫(yī)生全程坐鎮(zhèn)控制臺,通過手指精細操作主控器,機械臂同步復現醫(yī)生動作,并自動濾除手部震顫。就像頂級賽車手配備精密方向盤,每個切割、縫合動作都由醫(yī)生親自“駕駛”。 因為機械臂的靈活性和穩(wěn)定性特別適合處理胰腺這類位置深、血管密集的器官,胰腺手術的“暗戰(zhàn)”更需要人機協(xié)同。通過使用機器人配備的可多角度旋轉的器械,外科醫(yī)師可以在狹小空間完成毫米級精細解剖,3D高清影像更是將血管放大10倍。 機器人手術創(chuàng)口雖小,恢復快,但復雜情況仍需傳統(tǒng)開腹手術。何時進退、如何取舍,全靠醫(yī)生臨床經驗判斷。因此,機器人本質是醫(yī)生的“超級工具”,而非擁有自主意識的“外科醫(yī)生”。 2.“輔助駕駛”等于“自動駕駛”? 流言:輔助駕駛就是自動駕駛,開啟輔助駕駛功能后,就可以隨便玩手機、睡覺、聊天、吃東西。 真相:這種行為不僅違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guī),也對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有很大的差別。業(yè)內專家普遍認為,目前新能源汽車搭載的智能駕駛技術仍處于輔助駕駛階段,其本質是幫助駕駛員提高行車安全性和便利性,而非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或無人駕駛,更恰當的稱謂應是“智能輔助駕駛”,重點在于“輔助”而非“智能”。 我國2022年3月1日起實施的國家標準GB/T 40429-2021《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將駕駛自動化分為從L0到L5的六級。其中,L0—L2級為輔助駕駛,系統(tǒng)輔助人類執(zhí)行動態(tài)駕駛任務,駕駛主體仍為駕駛人;L3—L5級為自動駕駛,系統(tǒng)在設計運行條件下代替人類執(zhí)行動態(tài)駕駛任務,當功能激活時,駕駛主體是系統(tǒng)。 業(yè)內專家表示,目前市面銷售的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車輛,其“自駕”的最高等級其實才達到L2級,也就是組合駕駛輔助系統(tǒng),主要作用是減輕駕駛員疲勞,提高行車便利性。其常見功能包括車道居中保持(LCC)、自適應巡航(ACC)、自動跟車、前車啟動提醒等。當輔助駕駛功能打開后,仍需始終保持注意力,雙手不能離開方向盤。 目前,市場上出現的諸如“L2+”“L2.5”“L2.9”等宣傳標語,有“過度包裝”之嫌;即便達到L3級,也只是“有條件自動駕駛”(在限制條件下執(zhí)行部分功能決策的自動駕駛模式),依然要求駕駛員隨時準備接管駕駛任務,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安全控制車輛。 3.隔著玻璃曬太陽也能“補鈣”? 流言:戶外吹絮惹人煩,不想出門時,坐在自家陽臺隔著玻璃曬太陽,也能夠“補鈣”。 真相:曬太陽并不能直接為人體提供鈣元素,而是因為太陽光中的紫外線B(UVB)能夠作用于人體皮膚,使7-脫氫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D3,被吸收入血并經肝、腎代謝后變成活性維生素D。研究表明,雖然維生素D也可通過食物補充一部分, 但約80%還是要通過紫外線照射來自身合成?;钚跃S生素D可以促進鈣、磷吸收,還能調節(jié)骨代謝,從而達到補鈣的功效,預防佝僂病、骨質疏松等病癥。所以,為了預防骨質疏松,平時要注意適當曬太陽。 隔著玻璃曬太陽很難“補鈣”。根據波長不同,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以分為UVA、UVB和UVC。其中UVA波長最長,為320-400納米,能量較低,95%以上能穿透大氣層,是導致皮膚光老化和曬黑的元兇。UVB波長中等,為290-320納米,但能量較高,大部分會被臭氧層吸收,僅約10%能到達地面,是導致皮膚曬傷和色素沉著的主要原因。UVC波長最短,為100-290納米,幾乎完全被臭氧層吸收,無法到達地面。 能夠幫助合成維生素D的是UVB,UVA則對維生素D的合成沒有幫助。而普通玻璃如窗戶、汽車玻璃,幾乎可以阻擋所有的UVB,僅允許UVA透過;特殊玻璃(如石英玻璃)可能允許UVB通過,但日常生活中極少使用這類材料。因此,隔著玻璃曬太陽,紫外線的透過率會大幅度降低,即使感到溫暖,皮膚也無法獲得足夠的UVB來合成維生素D,從而無法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 選擇合適的曬太陽時間很重要,上午9時到10時、下午3時到5時,這兩個時段溫度比較合適,陽光中的紫外線強度比較豐富,但又不是最高,是比較好的曬太陽時間。每周2—3次,將頭面部、手臂、腿部等暴露在日光下30-60分鐘,就足以幫助人體合成維生素D。 4.只吃水煮菜能減肥? 流言:減肥過程中,應該多吃水煮菜,少吃肉。 真相:只吃水煮菜不一定能讓你減肥卻可能導致營養(yǎng)不良,危害身體健康。減肥需要的是合理的飲食結構和均衡的營養(yǎng)攝入,單一食物難以滿足這一需求。 相比于爆炒、油燜、紅燒等其他烹飪方式,水煮菜通??梢詼p少攝入的油脂和熱量,因為不需要添加大量的油來烹飪,這樣做有助于減少它的熱量,所以很多人說這樣做能減肥。其實也不一定。減肥的關鍵是控制能量的收支平衡,只有能量攝入小于能量支出,才能減肥。只吃水煮菜,但如果吃得特別多,還吃很多能量比較高的菜,比如土豆片、山藥片、藕片等淀粉含量高的蔬菜,能量同樣很高,也會長胖的。 而且,水煮菜不能提供身體所需的全部營養(yǎng)素,只吃水煮菜、不吃肉蛋奶,也沒有水果等食物攝入,可能會導致營養(yǎng)不良,影響身體健康。健康的減肥,不僅要控制熱量攝入,還要確保攝入多樣化的食物,包括肉蛋奶,確保足夠的營養(yǎng)。 5.長期使用電動牙刷會導致牙齒變薄、牙齦出血? 流言:盡量不要使用電動牙刷,因為長期使用會導致牙齒變薄,或者牙齦出血。 真相:電動牙刷正常使用不會傷牙,更不會導致牙齒變薄或牙齦出血。事實上,電動牙刷的振動頻率穩(wěn)定,能夠更有效地去除牙菌斑,相比手動牙刷,反而能減少刷牙時的摩擦損傷。 牙齒變薄主要是由于牙釉質受損,而這通常與錯誤的刷牙方式、使用過硬的牙刷或過度用力刷牙有關,而不是電動牙刷本身造成的。牙齦出血往往是牙齦炎、牙周炎等口腔問題的表現,正確使用電動牙刷還能幫助改善牙齦健康,而非導致出血。 保護牙齒關鍵在于選擇合適的刷頭、力度適中的模式,并搭配正確的刷牙方式。如果使用得當,電動牙刷不僅不會傷牙,還能幫助維持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降低齲齒和牙周病的風險。 6.“清幽”益生菌、牙膏等產品可以治療幽門螺桿菌? 流言:“清幽”益生菌、漱口水和牙膏等產品,可替代藥物或輔助治療幽門螺桿菌。 真相:幽門螺桿菌是胃部最常見的致病菌,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甚至胃癌相關,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為1類致癌原。目前,市場上部分商家推出“清幽”類商品,包括口服益生菌、外用漱口水和牙膏等。 事實上,幽門螺桿菌主要存在胃部,漱口水和牙膏只能作用于口腔,無法根治胃內感染。益生菌能作為輔助手段調節(jié)腸道菌群,但無法替代正規(guī)藥物。目前,醫(yī)學界公認采取“四聯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即14天療程內聯合使用抑酸藥、鉍劑和兩種抗生素。 幽門螺桿菌感染確實需要關注,但只有極少數感染者可能會發(fā)展為胃癌。保持良好衛(wèi)生習慣是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關鍵。感染者應與家人朋友分餐,避免與別人共用餐具等。 7.配料表越短,食品越安全? 流言:食品配料表上有一大串食品添加劑的名稱,是食品不安全不健康的表現。食品配料表越簡短,說明產品越安全健康。 真相:食品安全與否與配料表長短無關。從配料表長短看添加劑數量多少,從而判斷食品安全性的想法本身是錯誤的。 首先,每種食品添加劑投入使用前,都會經過嚴格細致的風險評估。食品安全與否,不取決于食品所使用的添加劑品種數量的多少,而在于添加劑的使用量和攝入量是否合規(guī)。 其次,配料表長短與食品添加劑使用總量并無直接關聯。部分配料表較長的食品,盡管使用了多種食品添加劑,但其總使用量卻可能更少。這是由于食品添加劑間存在“協(xié)同效應”,復合使用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進而降低食品添加劑的總用量。以肉制品為例,單獨使用山梨酸鉀時,其最大使用量為1.5克/千克;若將其與乳酸鏈球菌素復配使用,兩者用量分別可降至0.67克/千克和0.3克/千克。 最后,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規(guī)定,加入量小于食品總量25%的復合配料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劑,如果符合規(guī)定的“帶入原則”(即添加劑使用并非企業(yè)主動添加,而是由食品原料或配料被動帶入)且在最終產品中不起工藝作用的,不需要在配料表中標示。許多商家利用這一規(guī)則將所含的食品添加劑“隱藏”起來,然后借此炒作“清潔標簽”的概念,宣稱配料表越短越好,從而誤導消費者認知。 綜上所述,食品配料表并非越短越好。消費者應摒棄對食品配料表長度的過度執(zhí)著,在挑選食品、查看配料表時,應重點關注其具體使用的配料及其排列順序。配料表中各項成分的排序是依據其在食品中的重量占比,排在第一位的成分是該食品中含量最多的。 8.空腹運動,燃脂效果更好? 流言:平時運動時如果能夠空腹,可以達到更好的燃脂效果。 真相:空腹運動是否燃脂效果更好,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空腹運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燃脂效率,比如經過一晚上休息,身體儲存的糖原較少,此時運動會迫使脂肪更快轉化提供能量。短期(20—40分鐘)低強度有氧運動(最大心率能增加50%—60%),可優(yōu)先動員脂肪供能。對于身體素質較好、無血糖方面問題,同時有規(guī)律運動的人群,可以嘗試。 但對于糖尿病人群或沒有規(guī)律運動、體質較弱的人群,空腹運動可能帶來更多安全隱患。一方面,身體儲能較低,高強度運動后容易出現疲勞,更易發(fā)生運動損傷;另一方面,身體儲能少,同時運動強度大機體可能會分解肌肉來提供能量,這樣不僅不能達到健身的目的,反而給機體增加了更多損傷風險。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郜陽 |
潮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熱艷古麗·玉蘇普 趙倩 當傳統(tǒng)邂逅潮
近日,外高橋全球匯奏響“絲路交響曲”——烏茲別克斯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