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見習記者 華曄 記者 應陶 視頻 馬丁 今年“雙11”大促變成了“長線作戰(zhàn)”,你是否也習慣了打開直播間,在一片混雜著捧哏的極速講解中搶購商品? 但是,一個沒有聲音的直播間,你見過嗎?在杭州,無聲的直播間成為了聽障人士購物和就業(yè)的新選擇,這個分外安靜的世界,“買買買”的氛圍同樣濃厚。 置身于超過1500萬名從業(yè)者的職業(yè)網絡主播大軍中,聽障主播的占比不及0.01%。這群沉默著努力的人,是如何“觸網”生長,走過獨木橋,被世界看到? 為了感受一場真正的無聲直播,我們走進杭州臨平的遇樂文化,擔任一日助播。這家聽障人士員工占比達90%的公司,2年來孵化了超過20位聽障主播,被大家稱為“小七姐姐”的王琪琦就是其中的第一位。 沒有形容詞的世界 上午10時,我們來到“小七姐姐”的直播間。大約20平方米,五六個擺滿各類家紡商品的貨架,一塊寫滿紅筆圈注的直播計劃白板,這便是直播間全貌。 成員們正在商量開播的第一件商品。是選潮流款,還是常規(guī)款?大家各執(zhí)己見,展開了一番沉默但激烈的交流——他們習慣全神貫注盯著彼此,從眉頭緊皺,手語打得飛快,到逐漸袒露笑容,頻頻點頭。 要當助播,首先要過的就是“語言關”。 零基礎速成手語并不現(xiàn)實,針對即將開播的家紡專場,我們只能“臨時抱佛腳”。“通俗手語挺形象的。”手語翻譯許清妍邊說邊演示,“被子”是雙手五指虛撮,從腹部上拉至胸前,這是在模仿蓋被子的流程;想要比劃“枕頭”,就把雙手放在頭頸兩側,做出“捏”的動作,既有枕頭的含義,又能產生“舒適”的聯(lián)想。 我們有點好奇,“舒適”要怎么表示呢? 許清妍告訴我們,手語中幾乎沒有形容詞,這也是手語直播最大的難點,對產品的形容與感受,必須通過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去傳達。“放松點,去感受,手語是自然的表達,并不拘泥于條條框框,讓觀眾明白意思就行。” 說起來簡單,要做到卻很難。“一句十個字的簡單感受,需要先拆解成五六個手語動作。”王琪琦用手語表示,隨后給我們做示范——她從貨架上抱來兩床被子遞給團隊成員,開始展示“面料保暖”的特點。大家先是撫摸,反復按壓,放到手臂、臉側靠了靠,確認材質、厚度和膚感。王琪琦打著手語解說道,面料材質不屬于常用手語,她一個動作會重復四五遍。用手語模擬“很熱”還不夠,一位助播當即裹上被子,不出兩分鐘,汗水漣漣。 幾十個肢體動作不斷重復,只為了展示一個特點。比起普通直播間大促時三五分鐘就“上鏈接”的頻率,王琪琦講解一件普通商品需要30分鐘。不打手語時,她總是頻繁揉搓手指,不自覺甩甩手腕。“我們做過一個粗略統(tǒng)計,大概一場直播下來,小七需要做上千個動作,有時候手指都會痙攣。”許清妍告訴我們。 記者(左)擔任助播,用手勢比劃,與聽障主播王琪琦互動 通訊員 馬丁 攝 做不到耳聽八方,就努力眼觀六路 下午1時,“硬仗”準時開始。 第一次體驗助播,就來了個大單:這次直播,我們會賣15款商品,預計需要不間斷地播10個小時。 王琪琦環(huán)顧一圈,向每一位成員點頭示意,確認準備就緒。望向我們時,她用拇指和食指比了一個“笑容”,又握拳遞來一個“加油”的信息??吹剿孕诺谋秤?,我們心里有了底,盡力展現(xiàn)笑容。 信號接通,王琪琦熟絡地打招呼,與評論區(qū)的粉絲閑聊暖場。5天沒直播,她們在聊最近的生活,有點像老友間的通話。 “隔著鏡頭,也要有情感交流。”運營人員一邊用文字回復實時評論,一邊對我們打著手勢解釋,“我們是互相需要的關系。” 在王琪琦的直播間,超過95%的觀眾同為聽障者,直播時聊天、視頻連線,售后還會主動回訪、詳細詢問每一個商品的使用感受,她與許多粉絲處成了朋友,這份被珍視的需要也成為了她闖蕩直播江湖的蹊徑。 約5分鐘后,王琪琦把聊天引到家紡主題上,她快速比劃手勢,不時配合口型解讀商品,身后的助播一手舉起寫有產品介紹的牌子,一手打起手語呼應…… 還是“捂被子”的體驗,王琪琦刻意做出生動的表情,微微側身,右手往后一帶。順著指示看去,一位助播正躺進被子中。王琪琦一邊用手勢解說,一邊把鏡頭拉近,拍攝助播額頭上沁出的汗珠。 我們盯著直播,看到滿屏的評論在持續(xù)滾動,在一片“適合冬天用”“我想要”之中,也有人發(fā)問:“演的?有這么保暖嗎?” 看到質疑,王琪琦拿起測溫槍,測出被面23.5℃。我們跟隨指示,用手貼合柔軟的牛奶絨面料,覺得掌心微微發(fā)熱,5秒后再測,被面升溫至27.6℃。“五、秒、升、溫、4.1度——”王琪琦節(jié)奏頓挫地用手語總結,神色堅定,肢體幅度極大。再看評論區(qū),疑慮淹沒在一片“上鏈接”的彈幕中。 展示效果不錯,銷量穩(wěn)步上升,運營卻舉起了小黑板。盯著直播畫面里不斷下滑的同時在線人數,遇樂文化的創(chuàng)始人婁誠說:“要看小七的控場能力了。” 對無聲直播來說,控場是一個難關。“視覺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在一個畫面上,這導致手語會受到很多干擾。”婁誠解釋道,一名聽障主播,既要懂得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把握直播方向,又要發(fā)散自己的注意力,及時看見每一位成員的提示。 正在講解異形靠枕的王琪琦安排了一場走秀。我們脖子上套著卡通大鵝,模仿前面幾位“模特”,枕一枕體現(xiàn)柔軟,抓一把證明不掉毛,最后定點轉圈,完成360度的展示。其他成員化身“氛圍組”,在一旁起哄鼓掌。這招一出,觀眾人數暫時穩(wěn)住了。 “最早的時候直播,團隊4個人亂成一鍋粥,結果觀眾只有3個人。”想起兩年前的自己,總是在笑的王琪琦少見地顯露出一絲窘迫,“做不到耳聽八方,就用200%的努力去眼觀六路。沒有現(xiàn)成的模板,很多直播技巧,都是我們一點點自己摸索出來的。” 自己淋過雨,所以想給別人撐把傘 我們走到鏡頭外,把下一個要賣的商品掛到展架上。此時距離開播過去5小時,剛到計劃時間的一半,窗外已經夕陽西沉。 趁著休息時間,我們問王琪琦:“為什么選擇吃直播這行飯?”她想了想,認真地比劃著手勢:“沒辦法,為了生活。” 和很多殘障人士一樣,王琪琦面前也有一座生活的大山——她干過小生意,但在3年前失?。贿\營過自己的賬號,但收入杯水車薪。兩年前,她來到杭州,成為了一名聽障主播,如今動輒十幾小時的直播對于王琪琦來說,成了家常便飯。 短視頻和直播間重塑了“看見”與“被看見”的方式,從主播到觀眾,越來越多聽障人士在“無聲直播間”里聯(lián)結。數據顯示,與普通主播相比,聽障主播的粉絲黏性更強,人均轉化率更高,表現(xiàn)最好的時候,退貨率僅為市場均值的五分之一。許多人認為這是一片無聲的“藍海”。但海面以下的部分,只有到過現(xiàn)場,才能親身感受得到。 屏幕的那頭在直播,這頭運營團隊已經在現(xiàn)場開始了實時復盤,我們也加入討論。 “這組‘家紡四件套’拍了3個短視頻預熱,粉絲幾乎是鎖單就付款。”現(xiàn)場一個大屏電視,投影著當日播出產品的信息,婁誠指向轉化率曲線的峰值,對王琪琦比劃道。而另一款被子因為沒有做好預熱講解,鎖單不付款的比例接近50%。 “‘種草’還是很重要,預熱的短視頻一定要抓。”婁誠邊說著,邊點開王琪琦的賬號給我們看。這次“雙11”,雖然只計劃直播兩場,但團隊提前一個半月就開始籌備,把現(xiàn)場選品、個人體驗和商品細節(jié)做成視頻,還有許多待選品,正堆在工作室里等待使用和拍攝。 孵化一個聽障主播團隊并不容易,遇樂文化運營負責人朱超透露,聽障人士進行電商職能崗位的培訓需要2至3個月,聽障主播則需要6個月左右,時間投入比普通MCN機構的2倍還長。“不能用純商業(yè)行為來衡量,帶動殘疾人掌握技能,是很有社會意義的事。”朱超說。 這也是婁誠打造聽障人士直播團隊的初衷。因為姐姐和姐夫患有聽力障礙,他了解聽障人士工作和生活的困難。“對于聽障人士來說,‘被看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婁誠說,“自己淋過雨,所以想給別人撐把傘。” 為聽障人士撐起一片天的,不僅僅只有感同身受的人——新就業(yè)形態(tài)為殘障人士搭起新的筑夢平臺。2020年,浙江出臺全省首個電商助殘計劃,支持殘疾人從事網絡直播、云客服、云審核等職業(yè)。目前,全省從事電商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的殘疾人已達2萬人。 凌晨1時,王琪琦正式下播。這場直播最終長達11小時,總觀看人次超過4萬,同時觀看人數最高達到600多人,總銷量近千單。 連續(xù)11小時的燈光直射,王琪琦的后背全都濕透了。此時的我們已經累得說不出話,只是靜靜地陪著她,坐在關掉打光燈的直播間。 這是王琪琦的習慣,她喜歡在“謝幕”之后,在直播間里再待幾分鐘。既是休息,也是沉淀。 直播為她打開了封閉世界的大門。“我想把這個直播間一直做下去,讓更多聽障朋友加入進來。”她用手語說道,最后還比了一個“耶”。 我們相視而笑,依然沒有聲音。 |
潮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熱艷古麗·玉蘇普 趙倩 當傳統(tǒng)邂逅潮
近日,外高橋全球匯奏響“絲路交響曲”——烏茲別克斯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