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看一下中國保險真實的數據。 2020年保險業(yè)保費收入。 2020年全國保險業(yè)累計實現(xiàn)原保費收入4.53萬億元,同比增長6.12%; 2021年上半年保費收入。 根據銀保監(jiān)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2.7萬億元,同比增長4.2%。
從全國范圍來看,實際上中國保險的整體收入仍然是在增長的,只不過具體到不同的公司上面,大家的表現(xiàn)有很大的差距,有的公司保費仍然處于繼續(xù)增長的狀態(tài),而有的公司整體業(yè)績確實有所下滑。 比如2021年上半年中國人壽保費收入為4423億元,同比增長3.5%;其中險業(yè)務為3563.04億元,同比增長3.1%,健康險業(yè)務為580.85億元,同比增長6.2%,意外險業(yè)務為82.53億元,同比增長7.9%。 再比如,2021年上半年,中國太平洋保險實現(xiàn)保費收入2231.8億元,同比增長3.68%;新華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為1006.1億元,同比增長3.85%;中國太平保險上半年總保費及保單費收入1570億港元,同比增長14.5%。 從整體來說,頭部的保險公司業(yè)績基本上都處于增長的狀態(tài),當然平安除外。 2021年上半年,平安保險表現(xiàn)確實不太理想,根據中國平安發(fā)布的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中國平安原保險業(yè)務收入4222.1億元,相比于2020年同期的4452.45億元,下降5.17%。 從這些保險公司業(yè)績的表現(xiàn)可以看出,大部分保險公司的業(yè)績仍然處于增長,但確實有少部分保險公司的保險收入在下降。 另外從增速來看,目前整體保險行業(yè)保費收入的增速明顯要比以前有所下降。 比如2019年全國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2.16%,而2020年增速只有6.12%,2021年上半年更是直接下降到4.2%。 這里面2020年保費收入增速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受到疫情影響,但是進入2021年之后,我國經濟生產生活各方面基本上已經恢復了正常的狀態(tài),在這種情況下保費收入增速仍然持續(xù)下降,這說明整體的保險保費收入增速確實是在放緩的。 而這種增速放緩,我覺得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整體保險保費收入基數比較大。 不論是對保險行業(yè)還是對其他行業(yè)來說,當整體的收入水平達到很大的一個基數之后,增速肯定會放緩,畢竟我國人口就這么多,在人口沒有迅速增長,或者在大家整體收入水平沒有迅速增長的情況下,保險保費基數越大,對應的增速肯定會放緩。 第二、大家購買保險更加理性了。 其實保險本身是一個好東西,雖然平時用不到,但是發(fā)生意外情況之后,大家才會感覺到保險的重要性。 但是原本很好的保險到了我國之后就開始有所變味了。保險公司過度包裝、甚至設置陷阱,保險業(yè)務人員在營銷過程當中套路滿滿,都讓大家對保險產生了很大的反感。 所以一直以來保險在國內的名聲都不太好,一提到保險很多人腦子第1反應就是騙子。 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因為過去多年我國保險行業(yè)確實比較亂,特別是在保險營銷上面更是無力吐槽。 從整體來說,目前保險公司的營銷團隊素質都并不是很高,很多營銷人員都是低學歷,而且保險從業(yè)的門檻比較低,只要考取一個保險從業(yè)資格證,就可以堂而皇之地開展保險業(yè)務。 正因為整個保險營銷隊伍參差不齊,所以在營銷的過程當中亂象叢生。 另外,這些保險公司的業(yè)務員收入基本上都是由底薪加提成構成,但是很多保險公司底薪都非常低,特別是對那些兼職人員來說,他們甚至沒有底薪,想要獲得收入,你就必須拉來更多的保單。 除此之外,保險公司對業(yè)務員的考核比較嚴,比如三個月不出單,那你就有可能被辭掉。 所以出于業(yè)績考核以及收入壓力的考慮,很多保險從業(yè)人員在營銷的過程當中都沒有認真的去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則,甚至有些人在推銷保險的過程當中不擇手。 比如有些業(yè)務員在向老年人推銷保險的過程當中,把保險吹得天花亂墜,把保險說得很美好,但是對于保險潛在的風險潛在的不確定因素卻刻意去忽略,甚至有一些保險業(yè)務員,直接把保險當作存款推銷給這些老年人,結果導致很多人上當受騙。 當這種事情發(fā)生多了,大家對保險就越來越反感了,而且在購買保險的過程當中也越來越理性了,不會因為保險業(yè)務員忽悠就會輕易的購買,所以整體保險保費收入增速放緩,一點都不意外。 |
潮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熱艷古麗·玉蘇普 趙倩 當傳統(tǒng)邂逅潮
近日,外高橋全球匯奏響“絲路交響曲”——烏茲別克斯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