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 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舉辦。 本次大賽秉承 “開放、智能、綠色、安全、特色”理念, 以“技能合作·共同發(fā)展”為主題, 是一場有新意、展風采、影響廣的 國際技能盛會。 ▲絲路·匠心傳承展覽 雷彬 攝 ▲兩江新區(qū)展臺 雷彬 攝 大賽設置有絲路·匠心傳承展覽, 兩江新區(qū)攜“薈茗蓋碗工夫茶藝” 和“艾氏麻編”兩個非遺項目亮相, 讓大家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薈茗蓋碗工夫茶藝 雷彬 攝 ??? 薈茗蓋碗工夫茶藝 薈茗蓋碗工夫茶藝 為新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 蓋碗茶代表著巴渝人 順應自然、適應自然, 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生活哲學。 在展示區(qū)前,國家級茶藝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薈茗蓋碗工夫茶藝傳承人舒小紅正在沖泡茶葉,品味茶香。“我們不僅面向觀眾展示茶藝,也面向外賓作茶藝表演,展示中國的非遺項目。”舒小紅介紹,薈茗蓋碗工夫茶藝采用蓋碗沖泡茶葉,可以很好地展示茶葉的真香真味。 ▲薈茗蓋碗工夫茶藝 雷彬 攝 其中,茶藝禮分為備具、凈具、 賞茶、投茶、注水、分茶、敬茶、 觀色、聞香、品茶、謝茶等環(huán)節(jié), 在茶具、取水、置茶、沏茶上頗為講究, 受兩江浸潤、巴山蘊育, 生成了自己的獨特氣質和悠久文化, 已然在中國茶藝中獨成一派。 不僅如此,他們還自主研發(fā)了“重慶茶”。“重慶是世界茶文化的起源地之一,茶文化源遠流長,我們通過結合重慶巴山渝水的獨特地理特征,研發(fā)了巴山玉竹、武陵紅等多款‘重慶茶’產品,現已銷往全國各地。”舒小紅說,希望通過“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這個平臺,讓重慶的好茶沿著“一帶一路”走出重慶、走向世界。 ??? 艾氏麻編 手機支架、包包、杯墊、扇子......在兩江新區(qū)展臺的另一邊,精美的麻編工藝制品吸引了觀眾駐足觀賞。 ▲麻編工藝制品 雷彬 攝 ▲麻編工藝制品 雷彬 攝 艾氏麻編 是兩江新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起源于重慶南岸涂山, 相傳為中國上古時期神話傳說中 大禹的妻子涂山氏所創(chuàng)。 他們將苧麻莖皮漚后織布、織繩, 用于制作服裝、編織麻席、墊子、 籃子、筐子等生產生活用品。 ▲艾氏麻編傳承人艾祖力正在制作 雷彬 攝 “受到家庭的渲染熏陶,我從小就制作麻編制品,出于對麻編的熱愛,我將這項非遺項目傳承下來,也持續(xù)增進著自己的手藝。”艾氏麻編傳承人艾祖力介紹說,經過幾代麻編藝人的改良和傳承,編制的物品由傳統的生產生活用品延伸到花瓶、收納盒、花籃、抽紙盒、果盤等物件,更加富有審美意趣,既是功能性實用品,又是精美的工藝品,頗受群眾歡迎。 盡管制作一個麻編工藝品需要幾個小時甚至幾天時間,但看著麻料、竹子在自己手中變成精美的擺件、工藝品,艾祖力打心底高興,“希望能通過此次展覽,將我們的傳統手工藝品傳遞出去,讓世界看到我們的傳統文化。” ▲兩江新區(qū)展臺 雷彬 攝 !觀摩攻略! 此次絲路匠心傳承展覽 于6月24日-26日 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持續(xù)展出, 面向全國開放現場觀摩, 預約通道現已開通。 市民朋友可通過二維碼掃碼申請,登記身份信息和聯系電話,自助預約入場觀摩時間,預約成功后可持本人身份證或預約二維碼經安檢通道進入場館,在規(guī)定區(qū)域進行觀摩。 #新重慶跑起來# |
5月8日,總投資1.5億歐元、位于無錫空港經開區(qū)的德國威伊
日前,西咸新區(qū)一季度經濟運行數據出爐,地區(qū)生產總值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