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第一時間》)今天(23日)是第62個“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世界氣象日主題是“早預警、早行動:氣象水文氣候信息,助力防災減災”。當前,由于氣候變化,世界上許多地方與天氣、氣候和水相關的災害正變得越來越頻繁和強烈,我國也面臨著這些氣候的威脅,2021年我國多地都遭遇過臺風、特大暴雨、寒潮冰凍等危害。 江蘇多地遭遇大風 冰雹襲擊 2021年4月30日,江蘇部分地區(qū)遭受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襲擊,局地最大風速達47.9米/秒,造成南通、泰州、淮安等8市36個縣(市、區(qū))2.7萬人受災,因災死亡失蹤28人,直接經濟損失約1.6億元。 山西多地遭受暴雨洪澇災害 2021年7月10日–23日,山西省先后出現(xiàn)兩輪強降雨天氣過程,造成晉城、忻州、長治等10市47個縣(市、區(qū))61.2萬人受災,因災死亡失蹤35人,倒塌房屋約2.1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約51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約82.8億元。 河南遭遇特大暴雨災害 2021年7月17日–23日,河南省遭遇歷史罕見特大暴雨,造成16市150個縣(市、區(qū))1478.6萬人受災,因災死亡失蹤398人,倒塌房屋約3.9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約873.5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約1200.6億元。 臺風“煙花”登陸 江浙滬等地持續(xù)強風雨 2021第6號臺風“煙花”7月25日在浙江舟山登陸,最大風力38米/秒,造成482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約132億元。 湖北多地發(fā)生強降雨 局地特大暴雨 2021年8月8日–15日,湖北省部分地區(qū)出現(xiàn)強降雨,局地特大暴雨,造成隨州、襄陽、黃岡等11市(州)58個縣(市、區(qū))和神農架林區(qū)158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約31.2億元。 陜西遭受暴雨洪澇災害 2021年8月19日–25日,陜西省部分地區(qū)出現(xiàn)強降雨過程,引發(fā)嚴重洪澇災害,造成西安、漢中、安康等9市49個縣(市、區(qū))107.2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約91.8億元。 東北華北局地遭遇低溫冷凍和雪災 2021年11月4日–9日,我國大部地區(qū)出現(xiàn)寒潮天氣過程,低溫冷凍和雪災造成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9?。▍^(qū)、市)35.1萬人受災,因災死亡7人,農作物受災面積約19.3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約69.4億元。 去年2月美國遇百年不遇寒潮 超170人死亡 事實上,不僅僅是我國,近年來,全球多地都是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fā)、氣候異?,F(xiàn)象顯著。 去年2月,美國遭受了百年一遇的嚴重寒潮,12日到16日,全美范圍內至少2400個觀測站打破或持平了自身觀測到的低溫紀錄,持續(xù)的低溫天氣和連續(xù)的暴風雪導致美國約172人死亡,得克薩斯州交通和電網癱瘓,超過400萬得州居民在冰天雪地中無法得到供暖,極寒天氣導致經濟損失超過230億美元。 3月,蒙古國發(fā)生暴風雪和強沙塵天氣,風速達到每秒20米,陣風達到每秒30至34米,按照我國風力等級參考,已經相當于12級大風的水平。蒙古國共報告10人死亡,東部部分地區(qū)停電,數(shù)十萬頭牲畜死亡或失蹤。 4月,熱帶氣旋“塞羅亞”在東南亞地區(qū)引發(fā)洪災、泥石流、山體滑坡等災害,印度尼西亞和東帝汶共有272人因“塞羅亞”死亡。 6月和7月,異常熱浪頻繁席卷北美州西部地區(qū),造成了規(guī)模大、強度高、時間長的高溫天氣,6月29日,位于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小鎮(zhèn)利頓的最高氣溫高達49.5 ℃,比加拿大全國歷史高溫紀錄高出了4.6 ℃,該省共報告了569例與高溫天氣有關的死亡病例。7月9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死亡谷的氣溫高達54.4℃,打破了上世紀30年代以來的高溫紀錄。 2021年夏季成為美國本土有氣候記錄以來最為炎熱的夏季。北美西部持續(xù)已久的干旱狀況,在酷暑下進一步加劇。7月下旬,美國西部90%以上地區(qū)都處于歷史性的、危及生命的干旱狀況,超過5800萬居民受到影響。干旱增加了火災發(fā)生的頻率和強度,7月中旬起,加州“迪克西”山火開始肆虐,到10月下旬,過火面積達到約39萬公頃,是加州有記錄以來最大的單次山火。 熱浪還侵襲了歐洲,多個城市高溫創(chuàng)下紀錄,希臘多地同時燃起山火。地處北極圈以內、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qū)的薩哈共和國有數(shù)百場林火燃燒,損毀12000多平方千米森林,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碳至少有5億噸,這相當于俄羅斯全國每年碳排放量的1/4。 7月中旬,歐洲中西部地區(qū)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洪水,德國和比利時最為嚴重,多條河流發(fā)生洪水,城鎮(zhèn)被淹沒。洪災在比利時造成36人死亡,德國有179人死亡,經濟損失共超過430億美元。 8月底至9月初,美國史上第五大颶風“艾達” 重創(chuàng)美國東部,引發(fā)多地暴雨洪災,其中紐約市降水量打破了城市紀錄,多州至少96人因“艾達”死亡,上百萬戶停電,經濟損失超750億美元。 美國被稱為“龍卷風之鄉(xiāng)”,每年都會產生上千個龍卷風,但在12月份出現(xiàn)并不尋常。12月10日夜間,美國中部6個州遭遇至少30場龍卷風襲擊,多個州50多萬用戶因龍卷風斷電??纤轂那樽顕乐兀斐?span lang="EN-US">80多人死亡,100多人失蹤。 去年全球自然災害導致經濟損失高達2800億美元 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的發(fā)生既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為減少極端天氣帶來的災害和損失,很多國家都在積極采取多種措施,推進氣象預警等前期準備工作。 CNBC 葉文多:近些年,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發(fā)生的頻次和造成的經濟損失總體上呈現(xiàn)上漲趨勢,德國慕尼黑再保險公司(Munich Re)統(tǒng)計顯示,去年,全球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總計2800億美元,這是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以來的歷史第二高。瑞士再保險瑞再研究院(Swiss Re Institute)公布的一份壓力測試結果顯示,在氣候變化的趨勢之下,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那么到2050年時,全球GDP將減少18%,其中,亞洲經濟體面臨的潛在風險最大。 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巨大風險,除了加緊減排之外,氣象預報和預警系統(tǒng)等前期準備工作同樣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 世界氣象組織指出,通過改進天氣預報、早期預警系統(tǒng)和氣候信息,每年可挽救2.3萬人的生命,并且每年可以至少實現(xiàn)1620億美元的潛在效益。美國國家建筑科學研究所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在減災方面每花費1美元就可以節(jié)省6美元的未來災害成本。在去年,美國白宮就已經宣布將應對極端天氣和其它自然災害的準備方面的資金翻了一倍,提高到10億美元。 在歐洲,自歐盟成立后,其氣象一體化方面取得了不小的進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涵蓋了所有成員的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與此同時,全球性的合作還有待加強,尤其是對于非洲等欠發(fā)達地區(qū)的覆蓋非常關鍵。在加強政府投入和國際合作之外,氣象預報和預警相關技術的進步,也為防范各類自然災害、降低經濟損失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相關私營領域的投資對于保障氣象安全也同樣重要。 投資機構軟銀,以及科技公司IBM等很多著名企業(yè),都在氣象預測和預警方面進行布局。有行業(yè)研究估計,僅僅是天氣預測系統(tǒng)這一方面的市場規(guī)模,就有望在2025年增長至33億美元。 來源:央視財經 (編輯 孫永慧) |
5月8日,總投資1.5億歐元、位于無錫空港經開區(qū)的德國威伊
日前,西咸新區(qū)一季度經濟運行數(shù)據(jù)出爐,地區(qū)生產總值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