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記者今天(5月27日)在2023中關村論壇上了解到,國內新型儲能市場正在進入規(guī)模化的新階段。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等新技術正在各地加速落地,今年市場規(guī)模有望突破480億元。 在中關村論壇的主展區(qū),新型儲能展示單元展示了包括鈉離子電池、鋰離子電池、飛輪儲能等新興技術。今年,新型儲能項目在國內加速落地,以這個壓縮空氣儲能項目為例,目前在建的機組數量超過1500兆瓦,數量是在運規(guī)模的近八倍。可以說,新型儲能項目正在從示范走向規(guī)模化推廣。 從技術路線上看,目前鋰電儲能的應用在1到2小時的應用場景中已經趨于成熟。在4小時以上的應用領域中,壓縮空氣儲能、全釩液流電池等長時儲能技術的應用增多。 中儲國能(北京)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紀律:目前幾個開工的壓縮空氣儲能重點項目在全力推進,如果這幾個重點項目能完成年內的投資,應該能達到百億元的規(guī)模。未來是成本下降的趨勢,降成本的空間我認為能達到30%左右。 記者了解到,新型儲能的成本下降速度較快,平均每年單位成本下降10%至15% ,并且成本還在繼續(xù)下降。這些因素也在推動新型儲能進入規(guī)?;l(fā)展新階段。根據專業(yè)機構的預測,今年新型儲能市場規(guī)模有望突破480億元。 中關村儲能產業(yè)技術聯盟理事長 陳海生:政策的推動、技術的進步和原材料價格的下降共同推動了儲能技術和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鋰電池(儲能)發(fā)展最快,裝機也是最大的。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儲能和鈉離子電池儲能發(fā)展也非常快,今年總體的市場規(guī)模預計在20到30GW。 來源:央視財經 (編輯 王一帆) |
5月8日上午,羅氏制藥中國全新生物制藥生產基地投資項目啟
在黔北大地的層巒疊嶂間,一片曾經“地無三尺平”的荒蕪之